手足口病,一种常见于儿童的高度传染性疾病,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作为一种发源于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的病毒性疾病,手足口病不仅危害儿童身体健康,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。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定义、病因、症状、预防与治疗等方面,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全面、详实的了解,以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此病。

手足口病的定义与病因
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。该病首次于1957年在加拿大发现,随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。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、飞沫、接触传播,幼儿园、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暴发疫情。

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

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-10天,发病初期,患儿可能出现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感冒症状。随后,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出现疱疹,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严重者可并发脑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

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

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。在诊断过程中,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:水痘、带状疱疹、单纯疱疹、麻疹等。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、血清学检测等。

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

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
1.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尤其是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。

2. 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分泌物。

3.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消毒玩具、餐具等。

4. 幼儿园、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要加强晨检、午检,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。

手足口病的治疗

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。病情轻微者,可在家中休息,注意饮食调整,补充水分,保持口腔卫生。病情严重者,需住院治疗,主要包括抗病毒、抗感染、补液等治疗措施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
1. 保持口腔清洁,可用生理盐水漱口。

2. 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口腔疼痛。

3. 补充水分,防止脱水。

4. 适当使用止痛药物,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。

总之,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,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。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降低发病率。同时,社会各界也要关注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,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成长环境。